??有关“美国作家赛珍珠与中国抗战”的学术研究

引子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2005年6月26日,正值美国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113周年诞辰日,“2005年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赛珍珠魂牵梦绕的“中国故乡”??镇江举行。此次研讨会为镇江市继2002年举办“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后,第二次主办同专题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郑州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美国赛珍珠国际组织、台湾赛珍珠基金会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参加了此次盛会。

海内外对这次会议非常瞩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委托秘书打来电话表示祝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议院、坦佩市姊妹协会、江苏省社科联、省外国文学学会等机构以及国内著名学者、作家任继愈、乐黛云、贺祥麟、舒乙、顾浩、吕同六、张子清、叶兆言、刘宏伟等发来题词或贺电。其中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的题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不忘美国友人赛珍珠爱中国。原江苏省委副书记、省文联主席顾浩先生的题词为:身居异国,情系神州。

“2005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研讨会”是继1991年在镇江举行的“赛珍珠文学创作讨论会” 与“2002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后,赛珍珠研究的又一次盛会。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选择赛珍珠诞辰之日,在她的中国故乡镇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缅怀赛珍珠这位二战期间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人民奔走呐喊的国际友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了赛珍珠研究,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赛珍珠、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和弘扬赛珍珠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是赛珍珠研究历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从与会学者提供的近40篇书面论文和大会发言的内容来看,学者们一部分则较集中地对赛珍珠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言行活动和作品进行了研究;一部分继续对赛珍珠获奖作品的深层结构与思想底蕴作深入发掘,对其跨越种族国家和双语文化的全球意识与独特视角作阐释揭示。专家学者们对赛珍珠在中国人民最需要得到国际支持的时候,如何旗帜鲜明地站在中国人民一边,无情揭露和鞭挞日本军国主义,如何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能得到美国人民的道义支持和物质援助所做的大量工作和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其中部分论文对赛珍珠及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女性文学、性别和谐、生育文化等进行有趣而深入的研究,引起学者们关注。研讨会发起者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整理了《中国大陆赛珍珠研究文献索引2002-2005》《赛珍珠与中国抗日战争文献辑录》,随论文提要汇编散发给与会学者。

现将参加会议的部分学者发言或书面提交论文摘要如次,以飨读者: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会长、《赛珍珠纪念文集》主编许晓霞:今年是世界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不屈不挠的中国军民在二次大战的亚洲太平洋主战场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上千万中华儿女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捐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当时的赛珍珠作为世界知名人士,身居大洋彼岸,心系中华大地,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创作作品、发表演说、开展募捐,从道义上、物质上大力声援中国、支持中国、帮助中国。特别是她的代表作《大地》,畅销于时,深深震撼了西方人的心灵,引起了广大西方人对中国的同情和关心。中国人民的朋友海伦?斯诺夫人说,她就是在读了《大地》后才决心来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募捐委员会主席写信感谢赛珍珠,说许多募捐者看了《大地》后才了解中国而慷慨解囊。国际社会在舆论上的声援,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援助,对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纪念抗日战争,缅怀历史和先人,自然也难忘我们的国际友人赛珍珠。

北京大学教授陶洁:50多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在父亲的书橱里发现了赛珍珠的《大地》、《分裂了的家庭》和《儿子们》三部曲。它们向我展示了一个跟我熟悉的上海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使我大为感动。50年代初,我考上北京大学西语系,离开上海前,父亲要送我《大地》三部曲的原文,告诉我这会帮助我学好英语。我坚决拒绝。因为我接受了当时的政治教育,认为美国是我们的敌人,不相信美国人会热爱中国,会在作品中正确反映中国现实。我甚至认为我从前为赛珍珠的书所感动是中了她的毒害。到了文化大革命,所有的外文书几乎都被看成是“封资修”的大毒草,我不敢去图书馆借书。但又担心自己的业务会荒疏。这时候我想起父亲拥有的《大地》三部曲,便写信向他索取。可惜,书已经被红卫兵在抄家时拿走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在1979年到美国学习美国文学,有机会看到了根据《大地》改编的电影。我发现里面没有什么反华或反动的内容。我去图书馆借了小说原著,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觉得赛珍珠非常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他们的苦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致富以后的心态。后来看到她在瑞典诺贝尔授奖仪式上的发言,更为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她为中外文化交流起桥梁作用的真挚感情所感动。这时,我才深切体会到以政治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的危害,为自己长期以来的思想僵化而感到惭愧。我来到镇江(辑录者注:指2005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看了会议论文集,对赛珍珠有了新的了解。例如,她在抗日战争中为我们做的大量的工作。可以说,她虽然人在美国,但从本质上跟许多不远万里来中国帮助我们革命和建设的外国友人是完全一致的。

南京大学教授汪应果:其实,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它们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就看它们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能不能不断地对现实生活有所启迪,不断地被后人发现新的蕴含,具有做出新阐释的意义空间,因而它们就葆有了恒久恒新的艺术特质。在我看来,赛珍珠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它们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价值流失,相反,只要我们消除人类所共有的偏见(无论是种族的、文化的、党派的、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等等),我们就总能从中找出对于我们十分有用的精神财富来。在我看来,赛珍珠的价值精髓,就在于她那功能独具的第三只眼睛上。有关中国的事情,常常要通过第三只眼睛才能获得国际的承认。在20世纪中国内战及抗日战争中,正是斯诺通过他的《西行漫记》,使世界了解了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而了解了红色政权,而正是通过赛珍珠、史沫特莱、爱泼斯坦、拉贝、东史郎等等,让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杀以及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斗争。通过这些国际友人的第三只眼睛,世界逐渐了解了发生在古老中国大地上的真实情况。然而与众多的第三只眼睛相比较,赛珍珠的第三只眼睛,无疑有着超越其他国际友人眼光的独特个性。

概言之,这就是她有意识地运用跨越不同乃至敌对文化壁垒的宽阔包容、兼顾各方的眼光。以长篇小说《爱国者》为例,小说里她塑造了一个大银行家的儿子一寰,他曾参加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又作为蒋介石的亲信,代表国民党赴延安与共产党合作,在中日战争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他去了日本,为掠夺中国资产的日本商人工作,并跟老板的女儿、日本姑娘玉子结婚,生了几个中日人种杂交的孩子。他一个人穿行在中日民族战争、国共党派斗争、以及资产者与无产者阶级斗争的生死场中,穿行在你死我活的敌我残酷斗争的阵营之间,这样的人物安排,既体现了赛珍珠的匠心独具的创作理念??她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熟悉各个对立面的生活,了解对立面人们的真实想法,从而也深入地了解了矛盾各方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也表现了赛珍珠的良苦用心??这就是她总是站在基督教的普遍人类爱的立场上,力图调和、消除各种相互对立、憎恨、不共戴天的人群、观念、文明间的冲突,力图让敌对的人们相互理解,化解他们的相互仇恨,以便能建立起一个互相关爱的和谐社会。这种跨越壁垒、站在这方去理解那方的眼光,可以说是贯穿在赛珍珠的全部创作之中的。她一生生活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人群中,播种和平、理解、关爱的种子。

看看《大地》三部曲,第三部《分家》里,她也让王源到了美国,故意安排他住在基督教徒的家中,让一个中国青年,去体会西方基督教的文化,一边体会一边不断地在心里进行着东西方比较,在比较中产生理解,为此,她还特意安排这家的小姐玛丽对王源产生了爱情,并表达得十分热烈主动。从王源到玛丽的爱情,到一寰跟玉子的婚姻,赛珍珠都是为了说明,不同种族、文化之间,不仅可以沟通,而且能产生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情。对比起同时期的其他国际友人对中国的报道来,无论是史沫特莱,斯诺,还是其他人,他们往往只是做到了尽量不带偏见地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却很少能够像赛珍珠那样,上升到进行全方位文化比较的高度,从而证明了赛珍珠的第三只眼睛,具有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及更为深邃的历史穿透力,因而除了具有更高的客观性、公正性之外,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赛珍珠的第三只眼睛于今日世界减少冲突、于今日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似乎更具有普适的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爱国者》都算得上是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尽管它还不够丰满,不够有血有肉,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陷,但在抗战之始,即能出现这样一部站在中日双方、国共双方战略制高点上统揽全局的作品,不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不多见的。

一部作品深刻不深刻,关键看它们是否写出那稳定性的东西,看它们是否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几十年的实践已经为她的作品作了结论,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还读者一个深刻的赛珍珠,让蒙在她名字上的灰尘抹去,让她名至实归,成为一颗闪亮耀眼的珍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翻译家江枫 :中国人民经过了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斗,付出了惨重的民族牺牲,才在苦战了8年之后,和全世界的进步人类一道,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整整60个年头,曾经被摧残得满目疮痍的中国城乡,已经又一次像历劫重生的凤凰,又一次建设得焕然一新。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经受过的苦难,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

8年抗战期间,我们曾经得到许许多多外国友人的帮助,没有那许许多多外国友人的援助,我们的处境还会困难得多,胜利的到来还会晚得多。在那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中,我们会想起白求恩和也先后来到了中国的、他在西班牙内战战场上的同行战友,会想起把一生最有效的生命献给了中国、曾经出没在抗日战争最前线的史沫特莱,会想起为了保卫中国的领空和夺回中国的制空权而血洒中国蓝天的苏联和美国空军官兵,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未能直接出现在中国抗战现场然而确实是帮助过我们的朋友。而在镇江,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就特别会想起视镇江为故乡的美国作家赛珍珠。

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她的同情就属于中国。她爱镇江,爱中国、爱中国人民、爱中国文化,她这种基于深刻理解的爱,驱使她不能不为中国人民捍卫自由的斗争奉献力量。在她的声音能够发挥极大作用的时候,在她能够发出这样一种声音的第一时间,在这样一种声音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场合,她把这样一种声音也奉献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她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仪式上,几乎是呐喊着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中国是不可征服的。而这个时候,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开始进入第二个年头,南京沦陷了、武汉沦陷了,大片的中国国土笼罩在太阳旗血腥的阴影之下,抗战的第二年是一个极其艰险的年头,是一个黯淡无光前途不卜的年头,她说出这句话,正是在这场斗争需要这样一句话的时候。 哪怕是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也值得我们永远感激,永志不忘!

原镇江师范高级教师、《赛珍珠研究》主编刘龙:《滇缅公路故事》是赛珍珠早期抗日战争题材作品。作者对滇缅公路战略意义的前瞻性眼光,鼓励美国军火商援华抗日,不再对日销售武器,首次著书向世界披露中国老、孤、妇、幼铺筑公路的奇迹,还有,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积极支持中国抗日的功绩不可抹杀。中国人民对抗战前期国际友人的援助尤其感恩难忘。

镇江市赛珍珠纪念馆原馆长、副译审孙威尔:6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最危急的关头,大洋彼岸的赛珍珠挺身而出,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行径,运用自己的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声望,为支援中国奔走呐喊。她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彻底的民族平等精神和政治家的智慧,为扭转弥漫美国朝野上下的浓厚的孤立主义情绪,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促进亚洲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在当时形势下,要想有效地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首先要扭转孤立主义情绪,才能逐步改变美国朝野对援华的态度。

赛珍珠和她的丈夫沃尔什编辑发行的《亚洲》杂志在这场辩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舆论。她亲自撰写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讲演,深刻分析了孤立主义的危险性。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绝不是遥远东方的两个与美国无关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超出中日两国的范围,已经成为“民主与暴政之间的战争”。为了激起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赛珍珠还特地到一所大学进修,学习广播剧的写作技巧,随后写出了一系列广播剧如《美国对中国讲话》,《中国至美国》,《这个世界顶得住吗?》,通过广播播出。她同时还创作了《爱国者》《龙种》《诺言》三部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揭露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必胜的前景。《龙种》的创作特别成功,当年就拍成电影在美国各地上映,激起了巨大的反响。1943年,周恩来曾亲笔写信给赛珍珠,邀请她前来华北抗日根据地采访,搜集写作素材。为保持中美关系的发展势头,维护中国的正当利益,赛珍珠不仅向当时的中国政府提出了详尽具体的对美宣传建议,而且还的亲自策划了声势浩大的有关中国宣传活动。

1943年,赛珍珠在对《东西方协会》的秘密报告中提出:“当务之急是,中国应立即对美国人民开展一项高明的,精心计划的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教育活动。”赛珍珠始终认为,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和交流,才能克服两国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造成的障碍,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为了这一目标,赛珍珠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撇开《大地》等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计,仅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为了配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赛珍珠先后发表了《中国和西方》、《东方和西方?我们不同吗?》、《中国必胜》、《我们必须站在一起》、《中国获胜的秘密》、《明天的火种》、《团结的中国》、《中美关》等数十篇政论文章和讲话、书信。

在这些文章和讲话中,赛珍珠向美国人民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和风土人情,宣传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捍卫自由独立,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正义斗争和英雄气慨。这些文章优美流畅,极富感染力。它们时而、像悠扬舒缓的田园诗,引领着美国读者神游那遥远神秘的东方古国,结识那里的勤劳朴实善良的人民,领略那辽阔壮丽的河山和灿烂的文化;它们时而又像振聋发聩的警世钟声,唤醒美国人孤立主义的迷梦,向美国人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支援中国就是保卫自己;它们时而又象战斗的号角,鼓舞了美国人民与日本法西斯战斗的信心和勇气。这些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国故乡无尽的眷恋和对中国人民深深的爱。这是一种高尚、纯洁的爱,是一种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无私的爱。尽管她身处大洋彼岸的美国,她的心,她的灵魂却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飞到了那片生她养她的地方,分担着中国人遭受侵略战争的痛苦,更分享着他们胜利的欢乐。患难见真情。赛珍珠,这位中国人民的忠实、高贵的朋友,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郑州大学教授、《赛珍珠评论集》主编郭英剑等:赛珍珠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中国为主题或是母题。历时地看,她的创作始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成名于30年代,到40年代时,她已经是蜚声世界的大作家了。在赛珍珠的创作中,《龙子》是分量最重也最为成功的一部。它主要描写的是1937 1941年间,距南京城不远的一个村庄里,林郯一家在日军占领南京和自己的村庄后的悲惨遭遇和进而奋起抗日的故事。 这样一部重要作品,在中国学术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赛珍珠评论集》所收录的自30 90年代的文章中,既未有论述《龙子》的专门文章,在绝大多数文章中也未见有专门涉及对该部小说的评论性文字。《龙子》1942年在美国出版并引起轰动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学术界无法给予足够的评论和重视,应该说是正常的。新中国成立后,赛珍珠又作为“美帝国主义的急先锋”而受到批判,遑论评论其人其作了。学术界开始研究赛珍珠及其创作其实已经是90年代之后的事了。但10余年来,人们对其重要的作品除了《大地》三部曲之外并未有深刻的认识,《龙子》也不例外。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对赛珍珠的认识和研究,依旧停留在一个较为浅显、广义的层面上,她的许多重要论著还需要我们认真地研读和细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热爱中国的美国作家的伟大之处。

江苏大学副教授周卫京: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中国人民无法忘记,也永远不可能忘记在这场历时八年、历史上最血腥、最艰难的战争中给中国人民帮助和支持的海外赤子和国际友人。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便是赛珍珠。出于对战火中的中国故乡的热爱和支持,出于对美国文化的不适应,出于对美国主流文学尖刻批评的回避,赛珍珠在抗战期间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援华为中心的政治活动,从精神、道义和物质上极其卓越地支持了中国内地的抗日战争;同时,她的政治活动也使她偏离了纯文学的创作道路,走上了文政结合的道路。赛珍珠抗战期间的轻文重政,使她的生活重心发生了转移。其重要意义在于:她以非写作方式获得了更多领域的成功,使她愈来愈不依靠写作为自己扬名,其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诺贝尔奖给她的声誉和自信心带来的损伤和挫败。赛珍珠以卓越的援华努力,回报和捍卫了养育她的中国故土;同时,她抗战期间的政文结合,也使她如东升之旭日,喷薄地从畅销书作家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变成了一名杰出的文化经营商、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国际平民政治家和敢于为民族的良知讲真话的勇士。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副秘书长徐增全:赛珍珠的小说《爱国者》,使用的这些事件和史实,大多数曾经在那年代是许多国家报纸的头条标题新闻的题材。在当时,直到现在,这本小说给她的西方读者,对于30年代的中国革命和日寇侵华罪行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影象。《爱国者》一书,并没有罗列有关史实的资料,也没有过于侧重人物性格魅力和实际事件本身的描述,而是将事件压缩简化,着力描述事件对普通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和思想混乱的悲惨后果。通过这些混乱思想的碰撞及再思考,揭示出社会的症结和人类的真谛,来为《爱国者》的中心主题服务。赛利用她在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生活经历和仔细入微的观察,详实地描述了当时两国人民的社会和生活状况,尤其是日本。小说较详细地描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日本民族的严谨、忠勇的性格,和宣传教育的作用,也描述了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在扭曲畸变的环境下的兽性肆虐和个别人心底的良知发现。这本小说有多处关于扭曲畸变了的环境给人们带来思想 乱的可怕而悲惨的后果,虐囚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赛珍珠通过该事件的矛盾冲突,导致转化为优待俘虏的政策,从较深层次揭示出中华民族的仁义之道,表明了她对中华民族代表正义的仁义之师必胜无疑的信心。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俞文滟:对于中国文坛看似陌生的赛珍珠,对于我们看似熟悉的萧红,仔细分析两位女作家在抗战时期所奉献的作品的实际主题所指,不难发现无论是简单地将之归为乡土文学、女性文学抑或是反战文学,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妥;因而应该以一个概括性更强的概念,来定性她们的作品:即人道主义反战文学。然而,这种人道主义确实包涵了极深刻的乡土意识、女性意识,尤其是对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价值系统中的生存理性的终极关怀:即对土地与农民两者关系的文学观照。通过对土地与农民关系的非政治性话语解读,她们认为人道主义可以与中国乡土价值观,原有的生活环境、文化语境彼此兼容。我们可以分别从她们作品中所反映的几种意识内涵,解读赛、萧所追求的终极人道主义;并通过两位作家的创作背景系等角度,在对两者抗日战争时期相似题材创作的文本比较中,观察女性视野中的反战乡土小说所具有的文学意义。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