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来看看团长,60多年没见,他的教导我都记得。”
    “我梦见过团长,他和我的战友在一起,他在给我们训话……”
    生死相隔64载,当年23岁的上尉排长已经是91岁的老人。昨日上午,老兵杨养正前往宋庆龄陵园拜祭谢晋元墓,了却自己60多年的心愿。

致歉团长 我早就该来了

    “我早就该来了,在1947年就应该来了!”杨养正有点歉疚地说。杨老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慢慢向前走。???这里是上海宋园路的宋庆龄陵园,12公顷的绿园里,谢晋元团长的墓就在距离大门200米左右东北面的“名人墓园”里。
    “到了,杨老,您正在团长的墓碑前。”此碑是在“中华民国卅年七月一日”时,“四行孤军全队部属敬”。碑上还有一张谢晋元团长的黑白烤瓷头像。
    杨老抬起头,双眼望着前方,用双手撑着轮椅扶手站了起来,用力挺着腰板,并拢双腿。微张着嘴,就是发不出声,眼泪滚了出来。其实,战后不久,杨养正的上海之行差点能够成行。1947年,杨养正准备把当年孤军营的一本账目送回上海,但彼时两岁的女儿在母亲怀里喊着爸爸,让他实在不忍离去。谁知这一等就是60年。

报告团长 我来看你了

    顿了几秒,一个颤抖但高亢有力的声音从老人嘴里传出:“报告团长……”???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一位91岁的老人,老兵,会用一句曾经重复千万遍的词语开头,对他的老团长说话。
    “报告团长……好久没来……我来看你了……”老人已经哽咽了,嘴角抖动,嘴唇开合了好几次,呜咽声从他喉咙里发出,但就是不能接下去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来。
    旁人提议大家给谢团长鞠个躬吧。杨老克制住情绪,马上断断续续地纠正道:“军队不叫鞠躬……在室外要敬礼……”于是,他正了正身子,左手紧扣裤缝,抬起右手???“敬礼!”,老人对着自己的团长,铿锵有力地喊道。
    此时,他早已泪流满面,但是表情镇定、严肃。

相拥团长 我一直没忘你的教导

    敬礼完毕,杨养正向谢晋元墓三鞠躬,当他听说墓碑上有谢晋元的照片时,执意要摸一摸照片,用手感知他崇敬的谢团长。那是谢团长遇刺后,战士们在孤军营里亲手为团长立的碑。
    老人曾经说,在四行仓库保卫站时,谢团长总是亲自巡查战况,亲口向他下达命令。后来在孤军营,谢团长和他一样也喜欢打拳,还常常私下里找他学太极拳。
    他说:“团长对我们很好,他常常跟我们说话,说要服从命令,抗敌不怕死。我们在孤军营生活很艰苦,他教导我们生活要简单,做人要正直,不要有坏心……”
    “啊???”一位91岁的老人,双手环着碑,就好像拥抱着64年未见面的谢团长,头抵着石碑,就好像靠在谢团长的胸膛,老人竟号啕大哭。
    “呜……团长,我听你的教导……团长,我一直不敢忘你的教导,一直按你的命令做事啊……60多年了,没来看你,你安息吧……”
    尽管随行的保健医生一再提醒杨养正不要激动,但情绪失控的杨养正仍紧紧地抱住谢晋元墓碑声泪俱下,着急万分的医生和陪同人员不得不强行将他扶到树荫下休息,此时激动的老兵嘴里仍不停地念叨他的谢团长。

再见团长 您好好安息吧

    昨日上午9时20分,在陵园休息室里休息了半个小时后,陪同人员告诉杨养正该走了。
    又要和谢团长道别了,因为担心杨老的身体,大家劝他就坐在轮椅上向团长敬个礼道别吧。
    “不,告别,敬礼要立正。”没忘团长教导的杨老不顾大家劝说,坚持从轮椅上又站了起来,努力挺着胸膛,又对着墓碑敬了一个礼:“报告团长,我今天来看你……”眼泪流下来,老人又说不出话来。旁边最了解他的老伴赵孝芳连忙接过话:“叫谢团长好好安息吧。”
    远处的绿地上,停着几只白色和平鸽,不过这一切杨养正都无法看见,此刻他只有回忆,只有他的老团长……

团长教导我们为国家死也可以

    记者:60多年了,今天终于去看了团长的墓。
    杨:这圆了我一个梦啊,感谢东方早报及上海社会各界的支持。
    记者:到了团长的墓后,你心情怎么样?
    杨:心里很难受。一到就回想起以前的往事来,心里真的很难过。
    记者:以前经常在梦里梦到过他?
    杨:对头,常在梦里见到他,但是没有想到今天能够圆梦。以前总是想这不可能。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能够回来看一看。
    记者: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杨:我们在一起几年,团长当年对我们教导很多。
    记者:谢团长当年是怎么样教导你们的?
    杨:团长教导我们,军人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做人要正直,不能干坏事。
    记者:他教过你们怎么样爱国家吗?
    杨:为国家,死也可以。
    记者:今天还到了当年的孤军营。
    杨:当年在胶州路和新加坡路路口。要是写信,就这个路孤军营房就可以收得到。
    记者:现在新加坡路改名为余姚路了。
    杨:我什么也看不见,孤军营现在也变了吧?
    记者:对,对那里还有记忆吧?
    杨:我们有十一个营房,有足球场,蓝球场,还有小卖部。现在这些都不在了。(叹气)
    记者:在这里生活了多长时间?
    杨:在那里呆了四年零一个多月。平时不能到外面去。如同坐牢。记者:你觉得现在我们应该怎么样爱国?杨:以前我们国家很穷,被外人欺侮,我们肯定要去保卫我们的国家。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以后还会更好。年轻人要学好科学,加强自我锻炼,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多作贡献。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不会受欺侮。
    记者:现在很多上海人都很关心你。
    杨:上海人民过去对我们很帮助。特别是我们在孤军营时,上海很多人来看我们。学生也来看我们,帮我们学文化,他们不要回报。开办工厂,他们来教我们怎样做,还教我们开车。

最后一站孤军营 老兵称心愿已了

    上海市余姚路321弄???晋元里,曾经是名动上海的租界羁押“八百壮士”的孤军营,如今已是密集的居民区,只有弄堂口上“晋元里”三个大字可以让人寻访到当年的些许痕迹。
    昨日,杨养正在拜见过谢晋元团长之墓后,便提出去孤军营,“看不见了,摸摸也好。”
    孤军营,对所有“八百壮士”来说,都有特殊意义???他们被软禁在此,4年零48天的艰苦生活,谢团长也是在里面被叛徒刺死的。
    大巴停在上海一条弄堂门口,里面建筑工人正搭着架子在劳动,还拉着红色横幅说要“保证生产安全”,弄堂门口几个居民正坐歇凉,两边都是小门面。这里正在进行房地产开发与老居民楼翻修。
    杨养正听说孤军营没了,里面什么遗迹都没有了,只说了句:“外面的一圈红墙肯定也没有了。”便决定不再下车了,他坐在车上静静地听大家为他介绍现在的晋元里,杨养正的思绪又回到了孤军营的那段日子。“我们被关在这里四年零一个多月,每天只有两顿饭,谢团长跟我们说,国家困难,大家要和国家共渡难关。那时寄往孤军营的信只要在信封上写‘新加坡路胶州路孤军营’我们都可以收到!”
    据悉,80年代初静安区政府对此处老楼进行改造规划,在人大工作的谢晋元之子谢继民极力建议,将此处命名为“晋元里”。现在也只能从墙上这三个字隐约看得出着当年孤军营历史了。就算住在附近的老居民,也少有人知道60多年前,这里就是“八百壮士”的孤军营。
    而杨养正拜见的谢晋元之墓之所以会在宋庆龄陵园里,也是因为当年士兵们将谢团长的棺材安放在孤军营中,后又转到孤军营旁边的晋元公园里安葬,1983年4月,谢晋元的墓才由晋元公园迁到宋庆龄陵园里。离开最后一站晋元里,杨养正称上海之行心愿已了,他再次向早报表达他的感谢。同时他也希望中国人能够永远铭记日本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勿忘国耻。

老兵接受例行体检:身体状况一切正常

    昨天下午,杨养正老人夫妇在早报的安排下被接到华山医院享受了一次“贵宾级”的全面体检。结果显示老人未受连日高温和旅途影响,身体状况一切正常。
    华山医院特需服务部昨日派出了最好的内外科专家为老人及老伴赵孝芳女士进行了内外科体格检查。“‘八百壮士’能到华山医院做体检不仅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应该做的。”华山医院党委书记冯晓源教授说。
    虽然经过了4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经过了和老团长、老战友后代的重逢以及重返四行仓库、参观谢晋元墓地的多次激动,但体格检查的结果显示,91岁高龄的老人身体状况依然良好,血压也从90-160降到了80-140,脏器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接下来超声波检查,发现老人有轻微的胆结石。“问题不大,平时饮食主要注意清淡不要油腻就行了。”医生指出。心电图检查结果还显示,老人能像正常人一样坐飞机。此前,老人正希望能够坐飞机回重庆。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