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铣老人在抗战烈士纪念碑前

    两年前,我们在云南芒市勐唤路市电力公司的宿舍里采访了84岁的吴昌铣老人。

    吴老身材高大、性格粗旷、豪爽。在云南采访最让人为难的是云南人的地方方言非常难懂,我采访交流时常常需要翻译。可是独独他说普通话,这一点让大家都感到轻松愉快。

    吴昌铣老人是芒市最后一位曾是少校军衔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现在芒市还有二十几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都80上下。根据吴昌铣老人的说法是他的军衔最高,原来还有曾是中校军衔的人物,可惜,一年前去世了。

    我曾是退役军人。所以,我采访时一定要问军衔。这是世界性的习惯。

    84岁的吴昌铣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话是:“我又没和你们打过,为什么老是整我?”

    要说战争的话,吴老汉确实只和侵华日军打过八年,日本投降他就在云南落脚儿了。

    吴的话代表了一个过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连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国防部长彭德怀都身陷囹圄,更何况他,一个政府军的老军官。我去访他,应该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是尊重历史、和对一代人英雄故事的首肯。我们只不过是在一个新时代里可以自由地会面、交谈的芸芸众生里的人物而已。如果在文化大革命中,我肯定不敢想采访一个前国民党的老军官。

    新时代的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只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吴老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他家是一栋二层的楼,院子里种满花草。他早就丧失了劳动的能力,也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来源,多年来只有依靠子女的赡养。也许和军旅生涯有关,他的身板儿老是直直的,他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所以只吸极为劣质的烟草。因为知道我们要来,所以,他准备了一盒好烟;还换了一身新的黑色丝绸的衣服,看上去让人很不舒服。经我要求,他仰头哈哈一笑又换上了平常穿的旧衣步鞋。

    他介绍说,连做黑丝绸衣服的人都已经故去了,“今天是大事,所以换了好衣服。”

    吴老汉是北京通县人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他刚好高中毕业。为了不当亡国奴,他和许多青年学生一起开始了流亡的生活。当时,很多中国青年去延安投身革命,可是,听说去延安的路封锁的很严,所以,他们一行年轻人选择了另外的人生之路。他们从天津上船到了青岛,又去了济南。一路上,这些青年人自动组成宣传队,向沿途国人演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宣传抗日。1938年初,他们这批学生又流落到河南南洋,刚好遇上黄埔军校招生,所以,他就成了黄埔军校第17期学员。武汉失守后,他随军校撤退到四川永川地区。1940年初毕业他被分配到第二军,先在参谋处又去军械处的弹药所当了个少尉军官。他们的军长叫李延年,是山东人。1940年他参加了反攻宜昌的战役,在战斗中,不少黄埔军校刚刚毕业的学生兵都光荣牺牲在最前线,连头一个月的津贴费都没领过,都是抬着下来的。他由于在军械所,所以没那么危险。他的部队1939年进入云南,编入远征军。当时二十集团军的司令是霍揆彰,宋希濂是军长。远征军兵败缅甸,日寇兵不血刃夺占滇西,这犹如一柄毒箭插入抗日战区的后背。为了切实做好反攻的准备,1943年底他的部队调入边境的林仓地区,在33师担任澜沧江防线弄滚至孟定一带的防务。

    1944年5月滇西大反功前,吴昌铣被调到97团任机枪连长。97团先是编入二十集团军攻打松山,由于伤亡太大,由第八军接替继续攻打松山,第二军重新编入十一集团军,从龙陵象达迂回到德宏州芒市的红岩山、桐果园。在红岩山打了三天三夜,吴老汉说:“我们团死了500多人,伤1000多人,日本兵拼死争夺,因为丢了这地方,侵华日军56师团增援松山、腾冲的路就断了。”

    “先是我们攻下阵地,一下又被日本兵夺回去,我们再夺回来,反反复复十多次,我们机枪连打的只剩下7人;全团剩下不足100人,其他死的死,伤的伤。最后,阵地巩固下来,日本兵没有力量反击了,位于松山、腾冲守敌的后援终于被我们切断了。”

    吴老汉身上至今留有多处枪伤,炮弹皮的擦伤。

    我问:“远征军的军纪好不好?”老先生说:“好,但是也有偷老百姓东西的。”

    “军队太多,供应困难,鞋都不发,叫士兵自己打草鞋,又没有原料,士兵就去偷老百姓的衣服、傣族的裙子等一些烂东西。吃不饱,就去偷老百姓地里的菜、家里吃的东西,胆大的还偷鸡。不过那是少数人,多数还是规矩的。要干偷鸡摸狗的事还打什么仗?抓住了轻的被长官痛打一顿,重的枪毙。当兵的命不值钱,连长说枪毙就枪毙。后来集团军司令部还发了命令,不准许团以下军官随意枪决士兵,必须由军法来处理这类事情,这以后就好多了。其实,有些事情怪不得当兵的,你说现在的解放军,叫他去偷老百姓的衣服裙子他也不会去,白给都不要,这些都月月发,偷了干什么。”

    滇西抗战胜利前后,吴昌铣生任团少校情报军官。部队要开走了,他不想走了,因为认识一位漂亮的傣族姑娘。但是,师里不批准,说情报官不能脱离部队。但是,团长对吴昌铣很好,说部队转移到遮放你就悄悄走掉,团长怕我一个人在异乡难以立足,还叫我带了一个卫兵,他叫刘厚福,两年前去世了。后来我到畹町警察署当过督察,又到勐卯当过自卫队长,帮助地方收容了一些散兵,打过土匪,跟缅甸人做过生意。1949年我自己买了一辆美国产道奇卡车跑生意,后来拉货到永平就见到解放军向西开。

    1950年成立商车商会,吴昌铣任副会长,会长不久跑到缅甸去了,吴昌铣当了会长。后来跑车到昆明,在昆明将商车统统收了,人也不准走。先收为联营社,又搞公私合营,再后就成了国营,吴昌铣一干就是七年。因为想到昆明生活费太高,傣族太太又没文化,一家四口怎么生活?所以吴昌铣于1957年两手空空的回到老婆孩子身边。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揪着吴昌铣游斗,五花大绑、带纸糊的高帽子、挂名字打叉的大牌子,站在牛车上,全县8个乡都游遍了。吴老汉说:“我没和解放军打过,我一直和侵华日军血战!我拥护解放,拥护一个新社会的诞生,为什么要斗争我呢?”

    吴老汉领我们去了建在山上的烈士纪念碑,1945年1月,中国军队把侵华日军赶出云南,滇西抗战胜利。吴昌铣所在的33师97团单独为牺牲的官兵建造了纪念碑,所以,每年的清明节吴老汉都来纪念碑为500多英勇牺牲的战友献上鲜花。我由于带照相机、摄象机等采访东西忘记带钱了,就向人借了十元钱,买了十支花。太少了!我心里感到特别过意不去,象犯下罪行一样的感觉。在烈士纪念碑前,吴老汉给我们讲述当年残酷的战斗故事后,指着纪念碑说:“我真幸运,比他们,我已经多活了60多年了。”

    吴昌铣老人送给我们保留的当年的战利品日本军票,军票下面写着“大日本帝国政府”字样。他介绍说,侵华日军在云南除了公开的强盗式的掠夺之外,还用这样的“军票”强买强卖掠夺滇西沦陷区人民的财富。根据史学家估算,侵华日军用军票掠夺了云南相当于当时一亿银圆的财富,约合一亿美圆。吴老汉发表一个老军官的见解,他说:“日本国是个小国,没有什么资源,所以他要掠夺我们中国。现在也是一样,他们迟早还要侵略中国。你看日本的右翼那么猖狂,首相一次又一次的参拜靖国神社,要警惕,不要被这友好那友好的迷惑住。”

    在烈士碑前,吴老汉说:“我们97团活下来的只有100多人。我们守住了阵地,完成了任务。几十年来,我虽然历尽坎坷,吃尽世间苦难,但想起死去的那么多弟兄,我能活到现在,看见祖国一天天富强,这是我天大的福分。”

    我们都是穷学者、记者,我们就请吴老汉喝酒,他用大碗喝,喝了半斤以上。

    政府军老军官吴老汉说:“近些年,台湾方面托当年的老军人利用探亲的机会找到云南德宏州芒市的我们,希望资助我们现在的生活。当年我们97团的一个上尉,现在已经是台湾退役中将了。根据他向我们通报我们知道台湾的抗日老兵每月可以从政府处领取每月相当于15000元人民币的‘终生俸’,这只是曾经是少尉以下军衔的士兵应该领取的部分。芒市现在健在的政府军老军人有二十三个人,都是内地来的,我们都没和解放军打过一枪一弹。因为这里面我过去的军衔最高,所以,大家都按照几十年前军队的习惯来找到我,问怎么办?收不收这些钱?收不收每个月的资助?我说:大家都是80多岁的人,几十年都艰苦的过来了。我们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我们都希望祖国和平统一。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我不能分析吴老汉说的是不是心里话,还是有什么顾虑。

    伟大的抗日战争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重要的一笔,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战的结果。经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当年的老战士们已经风烛残年了。在我国的抗战地域,他们只占当地人口的万分之一,甚至更少。今天,记录他们的生活现状,研究他们的个人历史,呼吁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分析他们对历史的看法和今天思想状态,以国家的形式承认他们曾经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给予他们一定的荣誉,已经迫在眉睫。

    我最近一再给远在祖国边陲的86岁的前远征军少校吴昌铣老人打电话,可是,无论怎么打他都不接,他还健在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寝食难安。这几年,我采访的抗战老人不少都相继谢世了,这让我的心里沉甸甸的。他们每一个人的历史不就是我们祖国的兴衰史吗?他们个人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不就是我们祖国的苦难吗?老人们的哭,老人们的笑,老人们的沉思,老人们的希望,老人们的憧憬不都是和我们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吗?晚上两点半实在忍不住,就再打一次电话!我倒要看看这老头子怎么样了?

    听见数千公里以外的声音,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吴老汉的儿子睡眼惺忪地说:“谁呀!啊!方军!你还记得我们!??嗨!我年迈的老父亲近来耳聋了,把电话放在他的耳边他也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每天早晨,迎着初升的朝阳,还按照中国军人的习惯出早操呢!??什么???噢,跑步,是跑步!”

    和侵华日军血战过的86岁的云南芒市最后的少校吴昌铣还跑步,好。(中国作家协会作家   方军)

方军(右一)追访滇西抗战的人证和物证

侵华日军在云南松山上挖工事


  人民网日本版     2004年04月13日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