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国为主体的超级大国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读赵英《大国世纪》有感

  在"全球化"一片鼓噪声中,中国人如何认识21世纪的全球竞争环境?如何认识和发展自己的力量?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

  按照发达国家主流思想复制出来的中国"主流思想",一副蹶着屁股挨打的摸样,不成气候,不成体统,没有眼光,没有魄力。中国的确需要乔治。凯南,基辛格,亨廷顿,布热津斯基这样的大战略家。中国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人,而是在苟安世俗经济学,崇洋媚外的学术气氛中,占不到主流的位置。我看赵英的《大国世纪》一书,所提出的超级产业概念,就非常之了不得,它给我们中国提供了一个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理论基石。

                              一.超级产业的高科技基础

  对于"全球化",我们与"主流派"有两个基本点不同。

  第一,他们把新经济和全球化单纯作为"不可避免的客观过程"来研究,必然结果是盲目模仿,被动参与。我认为,新经济和全球化有两重性,应该同时从主体行为角度,把新经济和全球化看成是国际竞争的产物。

  第二,他们把新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归结到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目的是在逻辑上消解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我则把国家,特别是"大国",特别是中国,作为参与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主体。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参与主体,不仅是企业与个人,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甚至是国家集团如欧洲联盟,国家联盟如各种自由贸易区。

  赵英全书的核心,专门大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主要是通过保护,支持和直接建立"超级产业"进行。赵英提出的"大国竞争与超级产业"概念,有重大意义。

  超级产业,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其巨大规模,巨大投入,产生效果所需要的巨大空间(经济意义上的市场空间,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带来的巨大利益,成为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主要来源与体现,成为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门栏。

  超级产业是以国防产业为核心的:包括核,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常规武器等,不仅集中了最大量的高精尖技术,而且具有全球化的规模。

  表超级产业与高科技产品

  1.航空航天产业直升飞机,飞机类2.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机,光电复印设备,计算机3.电子通讯产业视频装置,音响设备电讯类设备4.医药产业抗生素,激素类,疫苗类5.科学仪器电子诊断装置6.电器机械产业固定电容器电器机器7.化学产业无机化学元素放射性物质8.非电器机械气体涡轮机,核反应装置9.军事装备产业自动化电弧焊接机械装甲车炸弹导弹

  20世纪下半叶第三次新科技革命,形成了全球化技术和超级产业群。以太空技术,核技术,电子网络,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为代表。

  ??核技术与原子能产业.19世纪末人类发现的原子核动力,在1945年为美国变成了原子弹,并使用于对日本的战争;1953年苏联制造出第一颗氢弹;1978---1981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和储备中子弹头和中子炮弹。足可以毁灭人类多次的武器,配合以全球化运载工具和通讯雷达技术,组成了全球化武器系统,各大国和大国集团以全球性武器为核心进行重组,并开展了宇航工业竞赛。

  ??太空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陆地称为人类第一环境,海洋为第二环境,大气层为第三环境,外层空间为第四环境,互联网为第五环境。

  1901年英国和加拿大之间出现第一次横贯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1903年美国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20年出现机械扫描的电视机,1929年应用于公共电视播放。1941年美国研制成功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将电子技术与航空器结合起来。1942年德国研制成功V-2 火箭,1959年美国民兵-1导弹射程已经达到1000公里," 洲际导弹" 和远程飞机是全球化运载工具,为投掷全球性武器而研制。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2年美国和苏联同时发射宇宙飞船,1969年美国开始阿波罗登月计划,1971年苏联航天站进入宇宙,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升空。1983年里根宣布" 星球大战计划" 宣称:" 美国要制造出可拦截和摧毁飞行中的战略核武器的高级防御武器" ,使用激光束,粒子束,微波束,等离子束,等离子加速器形成" 能量武器系统".20年准备花费8000亿美圆。全球化军备竞赛所需要的军费,已经消耗了美国GNP 的7%,苏联的20%.说军备竞赛和太空技术没有商业价值是错误的,航天业已经商业化。1995年以来世界每年发射90颗卫星,用于移动通讯,广播电视,气象。2000年在人类头上有546 个飞行器在旋转。俄罗斯的间谍卫星拍摄高清晰度的民用照片,价格8.95--24.95 美圆一张。核动力用于发电,1998年全世界有49座核电站在建,27座在筹划,中国有4 座。不仅是军事技术可以转民用,大量民用技术也可以军用,如地质勘探,国土规划,农业,气象,野生动物保护,考古等等。太空技术使人类活动扩展到外层空间,人造卫星开启了全球卫星通信的新时代,1946年美国产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得人类系统利用信息资源成为可能。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一定程度代替人类智慧。2011年可出现集成10亿只晶体管的芯片,将微处理器速度提高100 倍,存储量提高1000倍。宇航技术有美国载人火星飞行,天空发电,低价格的卫星通信,外星移民。航空技术,有卫星通信功能的飞机,300 名乘客飞机,液氢燃料飞机,机动隐形,推力转向,持续超音速巡航,航空电子设备一体化,激光攻击。常规武器有非致命武器,战术导弹和其他常规武器,借助卫星,网络,计算机,成为高精确度武器。有隐形巡航导弹防御系统,战术机器人,2 英寸长的侦察机器人,有"无人战争"。核技术有原子激光浓缩铀,同位素,辐射技术,快中子反应堆,受控核聚变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出现大融合,各种新旧技术的匹配使用,比技术发明更有效。技术融合加速全球化,全球化加速技术融合,产生新一代的军事高技术:微电子装置,计算机,光电子,航天,生物,新材料,隐形,定向能技术等,最主要的特征是综合性,每一项军事高科技都是一个技术群,信息技术是军事高科技的核心。

  海湾战争中有500 多种80年代的高新技术登台亮相,关键进步不在新武器本身,在于武器的系统化,众多武器间超距离实时合作,形成前所未有的作战能力。" 爱国者" 导弹拦截"飞毛腿"时,要牵动大半个地球上的许多兵器。卫星发现目标后,向澳大利亚地面站传送情报,经美国本土的夏延山指挥所把信息发给利雅得中心的指挥所,然后命令操作员进入战位,在90秒钟预警期间,依赖空间系统和C3I 武器系统的多次配合,可谓" 牵一弹动全球".


                           二.信息时代的军事思维

  新概念武器

  "技术综合与全球化战争"时代,新概念武器和武器新概念的出场,使战争面孔变得模糊:一次" 黑客" 袭击,一次金融冲击,一次在互联网上公布敌方首脑的丑闻,一次绑架和暗杀,一次敌国汇率的异动,都可以纳入新概念武器之列。

  "新概念武器"包括: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次声武器,地球物理武器,气象武器,太阳能武器,基因武器等。有人把未来的战争称为" 超限战" ,即超越了一切界限和限度的战争,意味着手段无所不备,战场无所不在,一切武器和技术可以任意叠加,战争与非战争,军事与非军事的界限被打破,战争原则和战争法,可能都要被修改。

  原子弹等" 超杀武器" 出现是人类极端思维的产物,它改变了杀伤力短缺,使杀伤力大大过剩,于是武器由强化向" 慈化" 发展,以减少杀戮和附带杀伤。精杀武器可精确打击目标,减少附带伤亡,进行" 外科手术式打击". 俄罗斯使用一枚导弹追踪杜达耶夫的移动电话,就减少了车臣的麻烦。非致命武器减少了人员的死亡。美国正在研究光学武器,高能微波弹,声束武器和脉冲化学激光,无人武器平台可节省昂贵的防护设施。慈化武器是武器新概念的派生物,信息武器是慈化武器的突出代表,如进行硬摧毁的电磁能武器,实行软打击的电脑逻辑炸弹,网络病毒,媒体武器,着眼于瘫痪和破坏,而不是人员杀伤。这是最有前途的武器发展倾向,它可以改变战争的残酷过程,但改变不了战争强制性的本质。

  战争概念的改变

  战略战术是随技术改变的。1916年德军用马克沁机枪向密集队形的英军扫射,英军一天伤亡60000 人,密集队形冲锋从此退出战场。

  美国军方最新的战略概念是" 信息战" ;把信息作为独立领域和强劲武器。最早论述在1976年,称为" 决策系统之间的斗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 信息战" 的定义是: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同时,干扰敌人,以取得信息优势。美国陆军认为:信息已渗透到从和平时期到全球战争中军事行动的各个方面, " 广义信息战是利用信息达成国家目标的行为" ," 信息战是一个超出国防部范围的国家问题".技术和武器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空间,战场扩展到无边无际:卫星在天空,潜艇在深海,弹道导弹打到地球任何地方,电子战在电磁空间中进行,心理战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战场不是普通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空间的扩展,而是创造了一个非自然空间:人造空间或者技术空间,包括信息技术造成的网络空间,以后的" 纳米空间" 则可能实现无人化战争。常理空间和技术空间交错,战争同时在宏观中观微观,和其他不同物理特性的领域里展开,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职业军人和非职业军人结合,战场空间和非战场空间重叠,任何空间都被人类赋予了战场的意义,只要你有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手段,向任何目标发动攻击的能力,战场就无处不在。

  战争的参加者将超出职业军人的范围。军人越来越知识化,战争可能平民化,个人技术专长就可以给军事和国家安全造成损害。一个16岁的少年计算机黑客在1994年,从英国攻击了美国空军发展中心,危及30个系统的安全,侵入了100 多个系统,包括韩国原子能研究所,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国防部已受到23万起涉及安全的网络入侵。伊斯兰圣战组织,美国的白人民兵,日本的奥母真理教,本。拉丹式的恐怖组织,都使西方世界心惊肉跳。技术融合带来的全球化趋势之一,就是全球性恐怖活动,使职业化军队难以对付。

  非职业化的战士和非国家组织,进行的非军事性战争已到处出现,包括职业分析员,软件工程师,金融家和操盘手,传媒大王,采取各种手段危害国家主权。穆迪公司的信用评级报告,可以影响意大利,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的经济走势,金融市场比起恐怖活动危害更大。

  美国人进一步把未来战争归纳为"信息战,精确战,联合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沙利文组织了美国第一支数字化部队,基于战争全面转向信息处理和隐形远程打击,提出" 精确战" 概念:武器精度提高和战场透明度增大,可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如全球定位系统,C4I 系统),和隐形飞机,迅速,准确,高效达到目的,附带杀伤力小,以摆脱消耗战。

  真正的创见是" 非战争军事行动" ,把维和,稽毒,平暴,军援,军控,救灾,撤侨,打击恐怖活动全部包括。 " 非军事行动的战争" 出现了,包括贸易战,金融战,恐怖战,生态战等,战争的内涵将扩展,从" 用武力手段强迫敌方接受自己的意志" ,变成" 用一切手段,包括武力和非武力,军事和非军事,杀伤和非杀伤的手段,强迫敌方满足自己的利益".

  海湾战争的意义

  42天的海湾战争,有30多个国家的200 万人,300 艘军舰,400 架飞机,12000 辆坦克,12000 辆装甲车参加。 42天战争有38天空中打击,地面战只100 小时,歼灭伊拉克42个师,伤亡30000 人,俘虏80000 人,摧毁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车,2917门火炮。空军有巨大威力,直升飞机成为坦克的克星。

  传媒战与心理战。美国国防部向1300名新闻记者实施新闻检查,所有记者高度自觉,配合美国作战意图,和军界唱默契双簧。美国吸取了越南战争中军界和媒体配合不好的教训。关于美国军队大量开进科威特的报导,曾经使伊拉克军队望而却步," 沙漠风暴" 开战前一天,西方传媒张扬的"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经过苏伊士运河",迷惑了萨达姆,以为美国没有完成作战部署。媒体大肆渲染高科技武器,产生了" 美国必胜" 的信念。与战场宣传不同,传媒披着" 客观" 外衣,发挥无可估量的影响,加上心理战,成为战争的" 软武器".海湾战争有30国派兵,110 国禁运,,未出兵国按AA制分摊经费,以表现发动战争的" 正义性" 和国际性。

  海湾战争后,美国三军纷纷提出改革方案,争取新军费。陆军组建1100人的数字化部队,海军彻底改变战略,从争夺制海权变为支援陆上作战,空军组建远征部队,每支有1175人和34架飞机,目标是保证" 全球到达,全球力量" 的战略目标。航天司令部沿" 星球大战" 方向,提出2020年作战概念:"控制空间,全球交战,全面力量集成,全球合作"。"控制空间"指:确保进入,监视空间,保护航天系统,阻止敌方使用美国及其盟国的航天系统,阻止敌方使用航天系统--一切都依赖新经济,一切都是全球化的。

  豪华战。海湾战争以高成本,高浪费换取低伤亡,大长了美国的威风:出动52万军队,亡148 人,伤458 人,耗资610 亿美圆。美国人的奢华无度,在海湾战争中已经成僻成瘾,无节制使用隐形飞机,精确炸弹,新型炸弹和直升飞机,进行超视距攻击和地毯式轰炸。他们可以出动2500万美圆一架的飞机,42天进行11万次轰炸;可以用130 万一枚的战斧式导弹去轰炸复兴社会党总部,可以用数万美圆一枚的精确制导炸弹去瞄准散兵坑。" 以金钱换人命 " 的代价极其昂贵。

  比" 空地一体战" 更上一层楼的,是" 全维作战" ,即1993年美国陆军提出" 全纵深,全高度,全正面,全时间,全频谱,多手段" 的概念。

  美国式思维影响了各国军事思想,形成思维定势: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是敌国的军事力量,高科技建军是方向。奥尔加科夫指出了信息技术将使常规武器发生革命,在效果上取代核武器,新经济引发的武器竞赛使许多国家不堪重负:" 如果一个国家跟踪科技革命的代价极其高昂,超出了它的体制和物质条件所能承受的限度,结果只能是在可以使用的军事力量方面更加落后。俄罗斯在沙皇和苏联时代都是如此,苏联承受着难以忍受的军事负担,军方又不愿意接受收缩战略的要求。" 苏联如此,其他国家更如此,谁有力量在军事高科技上与美国竞争呢?

  战争与攫取资源,争夺市场,资本控制,贸易制裁等经济因素交织,也和文化渗透,思想影响,政治影响和传媒舆论结合。在这方面,急于以美国为模式求发展和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严重缺乏警惕。首先感到威胁的却是美国,它的国防报告列出了多种威胁:

  ??敌视美国利益的地区强国,首先来自伊拉克,伊朗,中东,朝鲜半岛;

  ??敏感技术的扩散,如核,生,化武器及投射技术,信息战技术,隐形技术;

  ??恐怖活动;

  ??非法毒品交易;

  ??国际有组织犯罪及移民失控;

  ??危及盟国政府的颠覆活动和无政府状态;

  ??对美国繁荣和增长的威胁;

  ??大规模杀伤武器对美国本土的威胁。

  这样的"威胁和反威胁",就把国家的安全边界扩展到了领土以外,从军事扩展到政治,经济,资源,民族,宗教,文化,网络,地缘,环境和太空,把国家安全从国防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安全,成为" 泛疆域的大安全观".亨廷顿提出21世纪国际冲突是"文明的冲突",存在与基督教,儒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布热津斯基的概念是北美,欧洲,东亚,南亚,穆斯林,欧亚"族群冲突",美国应建立" 跨欧亚安全体系" ,以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为核心,其基本思路,是在更大范围内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乔良,王湘穗的< 超限战> 之所以震动一时,是因为他们把美国人的概念,运用于对付美国。既然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已打破战场和非战场,军人和非军人,武器和非武器,国家和非国家的界限,打破技术,科学,理论,心理,伦理,传统,习惯的界限,中国人就没有必要再去遵循战争规则,而应把利于战争的因素,进行超地域,超手段,超台阶的组合。他们使用了一系列现代概念,如全向度,共时性,有限目标,无限手段,非均衡,最小耗费,多维协调,全程调控等,基本思想却是孙子和毛泽东。这种思想"不守规矩"的思想对弱者尤其重要。弱者要想战胜强者,就不能遵循强者的规矩。被美国拖入高科技军备竞赛,苏联尚且不行,何况有13亿人口,人均资源非常贫乏的中国?但中国绝对不可能做美国的附庸国。抛弃僵化思维,采取毛泽东式" 人民战争" 的做法,将是根本出路。人民战争,没有规则没有范围不择手段的战争,原来是有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依据的!而且是美国人首先研究出来的。既然美国善于把超国家组合作为武器加以运用,中国为什么不行?

  在中国片面鼓吹加入WTO ,按照国际惯例改造中国,是市场教条主义的表现,这些人是王明,不象毛泽东。让他们主导中国人的思维,我们免不了要再上井冈山。

                            三.从国家角度看生产国际化

  只有大国才有条件发展超级产业。

  第一,民族国家的幅员和人口,决定超级产业能否存在。核武器发射场和航空航天基地要占据巨大空间。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长56公里,宽20公里。众多人口有利于超级产业商业化。

  第二,产品功能区域化全球化,作用范围大大超出中小国家的版图。如干线飞机和研究月球,只有大国能干。 1972--1989年美国发射5 颗陆地卫星,3 颗装有多光谱扫描仪和数据收集系统,18天覆盖全球一次·15年拍摄200 万张照片,卖给110 个国家。

  第三,资源是超级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海洋运输业依靠不冻港,重工业依靠能源,原材料,信息产业依靠传统工业资源的运转。美国是在全球范围组织资源的,资源依赖度是(% ):锰100 ,钴98,钛97,络91,铝88,白金86,锡86,氟86,镍80,钨74,锗74,铍50,锆50,重晶石42,铁33,锌20,铜18.1978 年美国全部天然橡胶和金刚石,99% 铁矾土,58% 的水银,52% 的锑和镉,42% 的石油是进口的,需要军事力量和安全成本。日本进口浓缩铀,发展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和核燃料再循环技术,时机成熟半年可有核实战能力,并有足够的储备形成全球性核力量。

  第四,公共产品的规模效益,大国具有优势。规模经济指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公共产品可产生综合的国家利益。超级产业处于产业最高层次,集中了最新的科学技术,工艺装备和新材料。如核工业可以带动计算机,高真空,深冷,传感,微电子,遥控,遥测,离子交换,萃取,粉末冶金,自动化和机器人,特种加工技术,产品是核能,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技术,核军工产品,可以推动能源,医学,农业的革命,小国没有条件发展。

  第五,超级产业建立在科学技术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研究费用极高,风险和收益都高。发展超级产业可以推动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需要巨额的社会先行资本。

  1998年美国政府科研开发经费1200亿美圆。爱国者导弹每枚110 万美圆,战斧巡航导弹135 万美圆,F117A 隐形战斗机1 亿美圆。1981年,美国空军预计投入220 亿美圆可生产132 架B-2 ,但8 年后这笔钱只造出一架,以单位重量价值计算,一架B --2 是同等重量黄金的3 倍。

  第六,超级产业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政府是主要买主;美国政府支出占GNP 的比重,已经达到三分之一。超级产业的进入门栏极高,能否发展取决于大国规模和其政府的能力;成长初期需要政府保护。

  第七,建立超级产业,需要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决策,而非单一的市场经济利润导向,要考虑综合国力,综合利益,进行综合选择,政治性极强,这是国家在世界大博弈中的战略工具。进入超级产业有较高的政治门栏,中小国家领导人会面临民生压力。大国也会阻挠其他国家发展超级产业。

  第八,超级产业的国内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或者竞争垄断。产业组织结构高度集中,少数大企业居主导地位。

  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美国位居第一。还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为了进行大国竞争,超级产业的国际合作也在迅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1000年前是世界超级大国·150 年以来败于西方,沦落为"发展中国家",但是就经济总量来说,仍旧列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表1820和1992年世界10个主导经济

  GDP (百万1990年美元)占世界百分比(%)人口(千人)占世界份额(%)

  1820年1.中国199210 28.7 381000 35.5 2.印度110982 16.0 209000 19.6 3.法国37397 5.4 30698 2.9 4.英国36164 5.2 21240 2.0 5.俄国33779 4.9 45005 4.2 6.日本21831 3.1 31000 2.9 7.奥地利13460 1.9 14268 1.3 8.西班牙12975 1.9 12203 1.1 9.美国12432 1.8 9650 0.9 10.普鲁士11864 1.7 11214 1.1 最高10国总数490096 70.5 765284 71.7世界694772 100.0 1067890 100.0

  1992年

  1.美国5675617 20.3 255610 4.7 2.中国3·15617 12.9 1167000 20.9 3.日本2417630 8.61 24336 2.3 4. 德国1359696 4.9 80576 1.5 5.印度1188096 4.2 88120 16.2 6. 法国1030356 3.7 57372 1.1 7.意大利939685 3.4 57900 1.1 8.英国927772 3.3 57848 1.1 9. 俄国801837 2.9 149400 2.7 10. 巴西765014 2.7·156012 2.9 最高 10国总数1871221966.8298725454.9 世界28000037 100.0 5440983 100.0

  资料来源:(美)Angus.Maddison:《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中译本,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超级产业的兴替与国际合作

  超级大国兴替的途径是:新技术的发展,技术的成熟和转移,制度的变迁,政治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中国和古罗马帝国的长城是古代的超级产业。中世纪中国长期称雄:超级产业是长城和水利。公元1000年时中国的工业和武器非常发达,铁产量年12.5万吨,700 年后英国才达到7.6 万吨。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大国,占世界工业45% ,世界贸易21% ,超级产业是纺织,铁路,煤炭和铸铁。18世纪末到19世纪,超级产业是纺织,煤炭,炼铁,机械工业,由于美国铁路网的发达,所以在美国得到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超级产业是机械,钢铁,化工,常规军事,造船。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超级产业是汽车,航空,化学,钢铁,常规军事,造船。战后到本世纪末,超级产业是核工业,宇航,电子,航空,常规军事,汽车。发展到全球规模,依靠全球规模的技术。

  近代中国的超级产业始于洋务派的军事,造船和钢铁工业,建立了19个军火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新中国在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安排苏联援助·150 项工程。军事工业企业44个,其中航空工业12个,电子工业10个,兵器工业16个,航天工业2 个。船舶工业4 个。冶金工业20个,其中钢铁7 个,有色金属13个。化学工业7 个。机械加工24个。能源工业企业52个,其中煤炭和电力各25个,石油2 个。轻工业和医药企业3 个。1962年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期间上马原子弹,1964年成功,1967年氢弹,1970年卫星,1971年科学试验卫星,洲际火箭,核潜艇连续成功;1975年遥感卫星。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超级产业的途径主要是军转民,进入国内外市场,如电子部的四川长虹,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嘉陵摩托,汽车;引进了核电站,计算机,运载火箭,飞机等技术。

  近年来以国防产业为核心的超级产业,发展成为全球化产业,特别在资本主义盟国间。70--80年代全面合作的典型是F --16战斗机,由美国和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合作生产。近年出现了武器开发的战略联盟,国防企业并购,国防工业的交叉持股。20多个发展中国家参与了数百项武器合作项目,巴西,南非,韩国,以色列,新加坡和台湾通过于发达国家联合进行研究和生产,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工业基础。

  国防工业全球化更多地表现在军火生产和贸易一体化,通过补偿贸易等形式进行。所谓" 一揽子" 军火交易,包括军品贸易,民品贸易,军事训练和演习,如1999年俄罗斯和印度签署10年合作协议。目前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是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美国的波音--麦道飞机,法德的奔驰汽车等跨国公司。国防工业全球化的动因有:分担研究风险,保障集体安全,并进行国际规模的超级产业竞争。·150 座大型民航客机,未来20年全世界有16000 架的需求。亚太区对300 个座位以上飞机的需求,将达到全球总需求的42%,为1710架。美国波音公司预测北美将添购7836架飞机,欧洲和亚洲将分别买下6797架和5214架飞机。亚洲超给欧美,成为波音公司最大市场。全部大型民航客机的生产已经被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垄断。

  三。大国需要动态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万万不可以太天真,盲目接受"全球化"的口号,中国尤其不可以。中小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政治上依附与美国的国家,可以丧失主权为代价,换得经济利益。比如日本在战后把自己置于美国核保护伞之下,节约大量国防经费,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为美国提供战争后勤服务,赚取美圆外汇,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始积累;拉丁美洲作为美国的政治附庸,以引进外资实现经济起飞,墨西哥等国家甚至积极酝酿美圆化,将经济主权交给美国。

  大国就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在地缘政治,政治经济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于美国不同的国家。俄罗斯以自己的瓦解,并没有得到西方足够的援助,反而丧失了经济社会稳定,国际资本也不来投资。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采取小国的静态比较利益作为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姑且不说这种方式造成了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就算假设国际环境一直良好,不会发生金融风暴这种事件,这种方式仍然不能给中国带来富强。任何一个金融寡头,任何一个国家,都消化不了中国。西方国家的资金,流到东南亚那些小国能汇成大河,滋润它们整个国家;可是西方的资金流到中国,只变成小水洼,解决不了普遍的问题。中国13人口,如果都为西方国家生产某些产品,哪个国家能吸收呢?

  作为经济大国,中国众多人口显然是国家力量的象征之一。提高人民素质,保证物质丰富,社会有序,生活文明,文化程度提高,是中华民族自立的基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必须具有较大的经济控制力,表现为对国内外有关国计民生的要素,其流动方向具有控制能力,以及对国内外经济产出方向的控制能力,关心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在制定中体现中国的利益。

  参与国际分工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够依据静态比较利益,如此,中国就只能把资源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比如生产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衣服和鞋子,美国就会把资源集中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飞机和卫星。然后,中国以1 亿双鞋去交换美国1 架飞机--这样,比较利益岂不是越来越大吗?

  这样的交换,且不说对国家安全有什么危害,即使在经济利益上也是极不合算的。

  劳动密集型产品难以技术升级,需求受到人口的限制,非常容易饱和,产品的需求弹性低,降低价格不能扩大需求。而技术密集型产品升级非常快,可以不断开拓新的需求。因此,交换的比价显然有利于发达国家,类似国内的工农业剪刀差。如果中国这样的大国集中资源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全世界的需求也容纳不了,很快就过剩,降价。这就是中国20年来的出口增加非常快,但是国民财富增加不快的基本原因。

  中国只能集中资源生产衣服吗?生产衣服就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比较利益吗?美国人当然不担心中国不给它生产衣服,因为生产衣服的国家不只是中国,它完全可以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得衣服。但是中国如果不能从美国获得操作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得到。这就是区别,生产衣服和生产新经济操作系统并不是平等的分工。

  按照静态比较利益,所得出的" 自由贸易" 原则和政策,是发达国家的理论武器,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来说,应该讲求动态的比较利益,扶植自己的战略产业,否则,就会在21世纪被驱逐出世界大国行列,不要说与美日欧并驾齐驱,可能连印度,巴西也要超过我们。

  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主导全球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跨国合并,收购和合资形式向全球扩张。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项目的投资,往往是内部分工的结果,海外合资企业仍然受总公司指挥。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是德国的巴斯夫,在中国有9 家化工企业,从尼龙,地毯,醇,涂料,维生素,乙烯,染料,乳胶,到分散体,形成系列产品分工体系。国内企业受到行政系统(条条块块)的分割,缺乏内在的技术和生产联系,即使掌握大部分股份,也很难敌得过跨国公司的技术,商业和金融控制。

  那么,中国人自己发展战略产业是否可能?许多人心存疑虑,或者说是20年来传媒工具天天在批判闭关自守,鼓吹中外技术合作,把发展高科技和战略产业的希望寄托在发达国家身上。我国自己制造·150 座大型民航喷汽式飞机"运十",已经在1980年制造成功,但被弃置一旁,去和美国麦道合作生产,结果在1998年波音兼并了麦道,借机和中国毁了约,现在中国只能生产50--80座的支线飞机,而波音和空中客车,已经在设计300 座的巨型飞机了。未来20年,中国需要进口1600架大型民航客机,占全世界需求的1/10,但是自己不能够生产,这难道能够取得什么"比较利益"吗?

  中国人自己对独立发展战略产业信心不足,除去上层亲美利益集团和传媒导向的影响以外,9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行的所谓" 主流派经济学" ,片面鼓吹静态的比较利益论,难辞其咎。

  自由贸易已经成为西方经济界不可动摇的教条。西方人的灌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世界的舆论,以致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也相信,只有自由贸易政策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之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人还煞有介事地搬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算出了" 中国如果接受一系列贸易自由化措施,2005年时的实际GDP 会因此提高1.5%等等。按照这一类的论调,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就应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放弃对本国产业的一切保护措施。最近又有人使用"CGE模型" ,虽然复杂多了,基本思想还是自由贸易,零关税最好。中国许多" 主流派经济学家" 也说:自由贸易是讲效率的,是生产问题,可以让每一个人的平均收入更多一些;保护主义是管公平,是分配问题,每个人平均的福利会降低,因为保护总是保护一部分人。

  中国著名的左翼经济学家左大培论证的恰恰相反:保护幼稚产业恰恰是解决效率问题的,自由贸易从长远看,并不具有高效率。

  历史上,西方自己就不是靠自由贸易政策发展起来的。近200 年来担当过世界经济最强国的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工商业落后于别的国家的" 发展中国家" ,对新兴产业严格保护,只是在自己成为世界第一(至少是第一流)的经济强国之后,才转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当英国的纺织业还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时(那时纺织业是最" 先进" 的产业),英国政府曾经用最极端的手段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禁止本国臣民使用别国纺织品,英国正是靠从纺织业开始的" 产业革命"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比较美国与南美国家,可以知道自由贸易政策如何有害于经济发展。19世纪初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差别,其它的经济条件(如人均可耕地面积、人种)都相差不多。在19世纪美国人不断反对英国人干涉其内政,对制造业实行高度贸易保护主义,很快就发展起了最先进的工业和经济;南美各国却被英国政府的" 友好" 姿态所迷惑,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听任英国的工业来摧毁自己的制造业,到20世际初终于全部落入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世人只知道拉美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口替代的失败,却不知道正是吃够了19世纪自由贸易政策的苦头,才转向" 进口替代".我们有理由怀疑,大肆渲染拉美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失败,闭口不提过去自由贸易的失败,是西方发达国家为破坏落后国家的自主发展,永远保持经济优势而搞的宣传和理论误导。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平均关税率5 %,1912年美国平均关税是18.5%.美国当时已经是工业发达国家,仍然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中国只有那么低的关税保护,中国的工业怎么能发展!现在的人都批评那时的洋务运动,认为它的封建主义本质注定了它发展中国工业的努力不可能成功。其实落后国家光是没有象样的关税保护这一条,就注定工业不能发展。

  比较成本学说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用僵死的眼光去看待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不承认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取决于生产的历史,不承认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影响生产率。生产率的高低不是天生的,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实践中的学习和锻炼。人们干同一种工作的次数越多,工作效率就会越高,一个企业生产过的同一种产品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其生产成本也就越低,这种规律称为"学习效应"。美国人作过测算:一种型号的飞机的累积产量增加一倍,生产成本可降低20%。从生产第一架飞机到生产第二架飞机就可以降低成本20%,而生产出一万架飞机之后,要再生产一万架飞机才可以降低20%的成本。

  考虑学习效应,可知静态比较利益之荒谬。发展中国家生产" 新产品" 少,相对于旧产品的生产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相对成本高于发达国家。要使新产品的相对成本降下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多生产。新产品的相对成本最初很高,如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就永远得不到学习效应,新产品相对生产效率永不会提高。以高额关税保护本国的这些新产品的生产,使生产它们的企业不至于亏损,这些新产品的生产就会发展,用保护幼稚产业理论之父、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话说,保护关税牺牲的是现在的价值,得到的却是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由贸易政策是最发达的国家扼杀其未来的竞争对手的手段。

  李嘉图的相对比较利益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到了要素禀赋理论就变成了" 土地、劳动和资本" 多种要素理论;但是里昂惕夫悖论指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比较优势相反。于是又有新的解释,认为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熟练劳动力,这就是最初的" 人力资本" 概念。后来又有需求偏好理论,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得更快,这是从需求而不是从供给角度考虑问题。最有价值的是所谓" 技术差距论" ,指出比较优势来自于技术差距,而技术差距是前一个阶段投资的结果,把技术发展和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结合起来,可以从动态上解释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一个产品在创新期是技术密集型的,在成长期就变成资本密集型的,在成熟期变成熟练劳动密集型的,在衰退期就变成一般劳动密集型的。

  " 技术差距论" 告诉我们,比较优势不是天然的,而是历史上是投资形成的,是可以培养并不断变动的。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在一个历史阶段中进行巨额投资,培养自己的战略产业,特别是基础性的创新。因为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比如电脑芯片、飞机上的战斗雷达,只能自己开发,美国人是不会卖,也不会通过合资给我们的。不掌握这些核心技术,我国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对外依赖度将会越来越高,在关键时刻必然受制于美国,这个问题根本上说就是一个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甘心不甘心当美国的附属国的问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